方丈 法語

法義留言

首頁 >

方丈法語














2023-11-22 | 已閱讀數(214)

112.11見緣起即見佛-八正道07

〈正念〉

正念即是如實正觀;沒有任何扭曲地發現世間現象的本質──緣起性空的道理,一切是無常、苦、無我的事實,如實體會、內證。正念,無法用勉強的方法來成就的,想要靠著咬緊牙關的意志力來達到正觀是完全沒有幫助的,反而會障礙了自己。正念的增長必須靠「了解」來啟發的,也就是說要有相當的正見,對空性見、諸行無常的法印非常清楚;知道一切了不可得的道理,能「放下」對人事物的執取,連善念也不執取,體證三輪體空,如此「正念」就在當下。

正念也必須是去除任何自私的念頭,一種無自我的覺醒。在正念的境界中,會看到自己的真實面目:自己自私的行為,痛苦的產生以及自己如何造成那個痛苦的;看到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看穿了自我又是如何為欺騙而撒謊……。看見自己生命的實相而能痛下決心,努力去改過,這才叫正念。



戒定慧三無漏學中,「正精進」偏屬「定學」;感覺「定」學跟整個身心穩定、耐性,特別是遇到問題時,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力量。懇請師父再多為我們講解「定」學運用,感恩!



方丈上人:

「定力」的因緣從哪裡來的?是發生什麼事?因緣是什麼?當然就從《三十七道品》開始!

先講苦集滅道「三轉法輪」,最首要的是「正見」緣起法!明見憂悲惱苦的因緣-「八苦」很清楚,「八苦」的因-「集」就是無明、愛著和我執,顯現出的貪瞋癡也洞見了。也明見世間一切法是緣起性空、無常、無我,是緣生緣滅,可變性、可修性、可證性;依著八正道「戒定慧」三學能夠如實面對「生老病死」的身苦,而能安住身苦而心不苦。八正道戒定慧具足的話,不可能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的心苦,「心苦」的煩憂熄滅,身心能穩定。了解「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他跟得上,身心跟得上,他不會有貪瞋癡的煩惱。

「三轉法輪」:初轉-認知清楚,「我知道錯了」;「二轉法輪」不止認知清楚,在行動上、經驗上「知道錯了,我要改過了」,因為看到生命的利害關係「啊!我懂了,我要改變了」實踐上「改過」,把不好的習氣改過。經過這樣的體會經驗,內證到內心的清淨無染,身心穩定,貪瞋癡動不了你,惑業苦動不了你;息滅貪瞋癡,才叫做真正的「禪定」。成就戒定慧的「三轉法輪」就是這樣內證清淨,身心穩定的人。這樣的禪定,是實踐《三十七道品》成就的定慧等持的如來禪。



整個人的生活、身口意行依著「四念處」-身受心法的真實相、真理,「生活在實相中」;本身就是實相,你本身就是法身。凡人因為貪瞋癡,無明、惑業苦太重,所以,沒辦法回歸到法、回歸到實相。其實「實相」就是緣起的法身,「法身」不障礙「緣起有」,「真理」不障礙緣起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障礙因果就是了;絕不會「種瓠瓜生菜瓜」;因緣果報有,但(常一主宰的)作者沒有,這才是真正的佛陀教法!



學員菩薩們報告分享:

 正念的實際內容是要從四念處-「身受心法」來下功夫。面對人事物接觸後,這個「觸」再來有「受」、「想」;要正念「受」的生起,看如何「覺受」?「想」的時候,你要怎麼「想」?在「受」時提高警覺,可能比較不會衝動!想法出現時,「正念」要生起,看清我們的實相-我們的貪念或者聽了不喜歡話,情緒起來,要怎樣壓下來?怎樣把它修正過來!在行為上,能夠改掉以前我不好的習性;我自己怎麼檢驗,我貪念有起來嗎?看「這個不錯喔!」我是不是有「愛、取、有」,或者我聽了一些話很不高興,我的聲調不好,脾氣發起來,我能不能深呼吸,止息情緒,或者說轉念。在言語、行為上修正,我覺得這些都是當下功夫啦!

聽到很會講話的人會感覺「噢!這個人不錯喔!」但是,師父教導我們說「你要很耐性把它聽完」;一般我的經驗,看一個人很會講話,反而我會更小心,我會注意看他的眼神、表情、還有他的笑容。這是師父教的我們要「專注」觀察。

對境時,如果發現他的動機是要佔我們的便宜,我想到師父教我們要「謙卑」要圓融,我想也可以適時地「示弱」,讓他感到很高興;但也不能讓他欺騙,這樣也是不對的。

這個地方假如我們從「替別人想」的角度,然後想到怎樣去圓融,那我們的行為,大概就比較不會自私自利,不會被自己的自我觀念卡住。

要做到「謙卑」的話,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有這種想法:「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那我才能夠降伏我的我慢,下這個決心去對治這習性,把它改掉!



 以前都不知道「內證」是什麼意思,後來聽到錄音帶師父有說「『內證』就是思想的改變」,思想改變後,我們的感受、想法、行為跟我們的意識都會改變…。

以前比較不喜歡人家指揮我或命令我,「我慢」很重;所以,太太若叫我去掃地或擦地板,我心裡會不爽快。後來,自己轉個念頭,若看到地板比較髒,我就會安排時間,分層次去吸地跟拖地,身體有運動到,會流汗,環境也比較乾淨;所以,退休後,我發覺我多出兩塊地,第一就是吸地、第二就是拖地。

在正念的境界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真面目,發現很不好的過去,自私的行為,痛苦的產生,跟自己如何造成那個痛苦,才有那個動機去改過。

以前妄想賺錢給家裡的人幸福,事實上卻是因財務壓力帶給家人不幸的對待,我自己感覺非常的懺悔。感受到:看到自己生命的實相,而能痛下決心,努力去改過,這才叫做「正念」。人終究要得面對自己,對自己的業報負責。感恩 師父跟住持的教導,將我從貪嗔癡的泥沼中拉出來,然後脫離了輪迴的深淵。我有生之年,要非常認真地用功學佛,感謝恩師!



方丈上人&慧空

「謙卑」沒有相當智慧的話,是沒辦法的。 一般人「謙卑」有目的的,都是說話的技巧!謙卑的人,講話也注意別人的感受,有同理心,有禮讓的心,能「觀前顧後」,有真正的慈悲跟智慧;不容易發生「貪、瞋、癡」。

修行的「內證」是如實體悟契應「因緣法」,自己如實確認:思想可以改變、感受可以改變、行為可以改變、命運可以改變、生死輪迴可以止息;諸法是緣生緣滅,無自性,是「可修性、可改性、可證性」;貪嗔癡煩惱熄滅,內證清淨無染,這叫「內證」。修行跟科學家一樣,要實驗,能夠讓人驗證。



境界現前時「我現在好苦喔!我現在起了瞋恨心,我現在快要撐不住了」體悟這樣的身心狀態生起了(緣生),是如何的生起? 那能不能滅(緣滅)?能滅,該如何滅?

在六觸入處當下觀修「無常-緣起」,你那個想法、認知是怎麼樣?那個想法、認知能不能改變?想想他人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如果我堅持我自己的想法,那他也堅持他自己的想法,那兩個就一定要打架的。「師父說『不要對立』,那我該怎麼樣不對立?」就開始找方法:是不是要先傾聽,要有耐心先聽聽看他的想法怎樣,先透過尊重、傾聽、理解,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後,好像有產生連結了;我被你了解,你被我了解,我們兩個有連結在一起,那個有「連結」,是不是就開始不對立了;相處模式的改變當中,也許他看我們都沒有二元相向,也沒有一直去挑剔他,我們就是有包容他;對方也會有知有覺,漸漸在關係上改善,這是可以驗證的。

「正念」是要回到當下,看清緣起的實相-人事物因緣聚集時,發生什麼事?人家為什麼會對我們不好?反過頭來想:如果我是一個真的這麼好的人,人家對我為什麼不好?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big question (問號)對不對?所以,如果我真的是那麼好,為什麼他對我不好?如果沒有任何理由,那就是我的業了!

然而,佛法「正念」一定是與善相應,而不只是看清楚自己的身心狀態而已;一定要把「貪瞋癡」轉成「沒有貪瞋癡」的清淨。

<- 收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