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依「緣起法、四聖諦」會解六祖「自性真佛偈」-1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壬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是依六根六塵和合而生,此心生時若其認知、感受皆符合因緣果真理法則,符合當下因緣果事實真相,心在明、在覺,此心即真如自性心,此心所認知之法即真如自性法。心在明、在覺,如十五圓月無遮無蔽,在時在處無不圓滿無瑕,即是「真如自性是真佛」。
依個體認知角度而言,法生是心之認知所生,法本依真理法則依因緣和合而生,但我們的自心帶有偏見偏愛,導致在我們心中生現不符合當下因緣果法的認知與感受。所以,法生因個體而心生,問題不在諸法,而是在我們心生時,生無明認知而再生心行、身行,起點偏離真相,終點必生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藴熾盛之苦。一支無明箭,身心八苦來相會。
例如我們一心把對方視為朋友,成為敵人的大概率就會很低很低;但如果我們自心把對方視為敵人,對方不成為我們心中的敵人的機率幾乎近於零。自己活成自己自心的預設,在預設中頻生困擾、疑惑,再不斷地固化自己的預設,這樣的閉環生命品質,是「心生種種法生」。
看見自心的預設,處理預設,転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諸法皆依因緣而生、而滅即是諸法平等性,我們自心不依諸法因緣生滅的平等性來認知、感受,心即落入偏執的末那識,並非心本偏執,而是心不了知事實真相真理才有了偏執。
所以,當無明緣行,一切行皆在三毒之中,「心生種種法生」;反之,若無明滅則行滅,一切行貪嗔癡滅,「心滅種種法滅」。
我們自心在明、在覺,依正確的認知與感受而心行、身行,即是:
貪瞋癡心滅種種貪嗔癡法滅。
戒定慧生種種戒定法生。
一心是佛,眾生執心滅,一心在迷,眾生迷心生,身心八苦生。
六祖說:「邪迷之時,魔在舍」,而佛陀教示的則是無明緣行,(無明)觸受愛取有,(無明)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此十二因緣的順轉由起無明一念而心行、身行,乃至果報了身心八苦。一念來自六處入觸,一念之無明則來自無始以來積累成習的無始無明,一念非咎,咎自知不如實、見不如真,前五識、意識不歸於真相,於是我們就活在自心預設的囚牢世界之中。
六祖給出的出路是「正見之時,佛在堂」,「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佛陀則教示十二因緣的逆轉,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當下這一念中的無明滅,念回歸知如實、見如真的事實真相真理來,當下這一念非孤立存在,依因緣而現。
因緣即法身,因緣一念明,圓滿菩提報身,一念善,即善即行是為無瑕悲願應化身。智、行、悲、願四大菩薩現一心,「三身本來是一身」: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報身不異法身,法身不異報身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報身即是法身,法身即是報身。
一念由因緣和合而生,此真理法則是法身,是空;一念是十五圓月,是佛的圓滿報身,色受想行識的起用是佛的化身,核心在於智為導,行純善,悲願為動力。
我們的一念來自無始無明的習性,所以,慣常行在黒暗徑,不知心月能有光,「正見在時,佛在堂」,「邪見在時,魔在舍」。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見十二因緣的順轉即照見落難的心行身行,這是「成佛菩提因」,從落難處知落難因,轉無明為無無明,轉貪愛、束縛為遠離、解脫,知味、知患、知離,見味、見患、見離,此知見如實、如真為解脫因,亦是「成佛菩提因」,所以,法輪二轉以一轉之知為基,道聖諦為徑,四念住為行,正見為眼:「正見之時佛在堂」,「正見自除三毒心」。
法身是因緣法則之身,報身是依因緣法則的過去做現在受,六道各有不同的一期報身,人道的報身就是我們的五藴身心,色受想行識,而化身即是色受想行識與外境人事物時地共業的互動作用,成就現在做,未來受的法則延續。故六祖說「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法身是形上,由意識領會;報、化身是形下,五識可觸識。從因緣法則可知,我們生命存在的真相是沒有起點,亦無終點;沒有第一因,亦無最終果。
存在是依因依緣的存在,消失亦只是因緣已不再具足而消失。
其中無始亦無終,此乃因緣法則所致,非人為。事實真相超越人類大腦的想像框限,形上法則是隱層甚深不可思議,但可打破大腦桎梏,心領神會。開悟的法眼聖者即是以腦的觀察超越腦不符事實的想像。腦是經驗記憶,超越腦是由腦的經驗記憶越過經驗記憶的擬模邊界,由事實悟知真理法則的身影,並回到現實生活的當下實時真相之中,而非經驗記憶格式化的人事物時地,這是縁起甚深顯層不可思議的層面,人人都可直面見到,但人人都看不到。
我們的身心報身是延續過去看不到法身而果報的報身,無始以來即不識法身。智商、體質、氣質皆各個不同,由個體過去做所成的現在報,一期生命的果報,以及當下每一剎那認知與感受的果報,欲打破此種輪迴、閉環,六祖教示「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見啥?向性中見:
見緣起(性),即見佛。
見諸相非相(之性),即見如來。
以六祖教示的「成佛菩提因」是「若向性中能自見」。可知佛因是由見自心性真相而來,不靠理論,不靠信仰,不靠權威,不靠傳說,不靠文化,不靠思想,是依據事實真相而照見的真理法則:
諸法真實身,剎那般的存在,和合般的存在,此與彼関係般的存在。
一花一葉,一事一物,一念一受,一想一行,莫非因緣般的存在,莫非真如。
因緣事實即「真」,過去現在未來皆是依因依緣如此運作即是「如」。
我們的身心本來就是真如,死不會斷無,生不會永恆,只是過去做現在受,現在做未來受的浮浮沉沉。
心若在明,由明可決定現在如何受與如何做;心若是在無明,則由無明經歷烙印的業習慣性推動決定現在怎麼受及現在怎麼做!
這個真理法則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實相,找不到生命不變的主體,卻如如般、因緣般地運作著。父母未生前的形上,當條件具足(即父母所生)成為了形下,而當形下條件具足狀態盡了,又歸位於父母未生前的形上,不常亦不斷,一切諸法皆如是。
了知此諸法真相,「即是成佛菩提因」。於是不再關注在生與死的糾纏、疑惑、恐懼。不追求長生不老,亦不追求永恆不死,只活在當下的醒覺與清淨。因已依「向性中自見」、了悟的心,「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然後厭離欲貪、調伏欲貪、斷除欲貪,超越欲貪,降伏習氣,趣向一切身行心行欲貪焦躁的止息、寂靜,達致「究竟湼槃」。
法輪一轉是破疑,以「照見五蘊皆空」破根本無明,「如實知」。
法輪二輪是破習氣,以見一法,修一法,淨一法的真修實行。以一轉之「如實知」,回到當下的「如實見」,此當下的「如實見」,以實時照見,是二轉法輪的起點,即超越知識學問的心智遊戲,落實到生活實修淨化貪嗔癡習氣的行動上來。所以,上人、大寶法王等等諸尊聖者皆善護念諸弟子:
進入法輪一轉,不盲修瞎練;
進入法輪二轉,不以說食而飽;
圓滿法輪三轉,自覺湼槃。
天地運作的真理法則是依因依緣,然後集生果報現象,這個真理永遠如此,不受時空改變而改變。
果是現象,因亦是現象,緣亦是現象。只要是現象必由因緣條件具足而成。而在因緣果的流轉中,必是剎那般及和合般地存在,而名相說為無常、無我。
不是沒有存在,而是以剎那、和合的狀態存在,這個法則永不改變,是真是如。
「業識」的業就是這個真理法則、因緣法;業識的「識」則是現象依因緣法則運作時,不斷地烙印及不斷地起現行,不常不斷。
我們個體活動在因縁法之中,識就是活動的烙印,潛伏待因緣具足而起現行,在現行中同步烙印又有了待因緣的潛伏,即是唯識學派說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此種生命存在無始亦無終,每個人都是活在過去做現在受,現在做未來變的真理法則之中,而此真相說為「清淨無戲論體」。
清淨與無戲論相對於染污與戲論。真理法則,此「體」,以絕對清淨無戲論語強說。
依真理法則運作的「內容」,此「相用」,因緣未具足前說為種子識,種子識能藏,藏因緣烙印,不是現象般的存在,形上不能以五識見。
我們因不知不見形上的因縁法則及形下人事物時地現象的因緣果事實真相,所以,我們所知、所覺、所念、所想、所思、所意、所說、所行,皆在不如實的狀態。
不如實、不如因緣真相,一切行說為不清淨,說為戲論。但貪嗔癡、煩惱染污、戲論亦是以有此是事起的因緣法則體性來運作。所以,我們種子識所藏、所烙印皆是染污戲論的品質,現行相應成閉環。
佛陀教示苦集滅道法輪三轉、古仙人道跡,破此無盡閉環,救渡身心受苦的無量眾生出離貪嗔癡、染污戲論的苦海。所以,以此而説佛陀對眾生有大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