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六祖說的性是:
過去身心活動的烙印,形成業識的內容,遇因緣條件成熟,生現為現在所受的身心果報,而現在身心當下所受、所想、所思、所意、所言、所行之活動,即同步烙印入個體的業識中,以唯識學來說就是倉庫(阿賴耶識)及儲存的種子內容(活動的烙印)。
運是心行~身口意行,命是倉庫所儲存運的烙印。我們身心果報由種子識(種子內容)縁生,而緣生身心的活動又同步烙印成為種子識的因緣,如此循環的因緣法則,即是六祖說的「性」。
每個人都有此性,且不生不滅,永遠如此運作,不隨時空變遷而改變,說之為「真如」、「一真法界」、「如來藏」。而在此「(緣起)性」的規則運作中,每個人的烙印是由自己所作並所受,沒有他作我受,我作他受的混亂無序。
個人所作的個別業,會影響到周遭的人事物,形成共業。共業與個別業是相依相涉的,如夫妻,夫的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妻的身心,這是夫共業影響到妻的個別業反應,而妻為何成為這個人的妻,而不是那個人的妻,那是妻的個別業,無業不成夫妻。
這個「性」、因緣法則、縁起性,在聖在凡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但佛的種子識是清淨,心識已圓滿潔淨無瑕,現出「清淨無戲論體」的本來面目: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而凡夫的我們,心識種子內容遮覆心識本身的「淨性」,這種種的種子識、種子內容,有貪瞋癡的烙印,錯對善惡因果無序,遇縁転生時,就表現在我們的意識及前五識。
阿賴耶識轉、末那識轉、意識転、前五識造作業果,再同步烙印待縁的業因。
我們的命運是我們自己所作,運淸淨,命隨之清淨;身心「運」造福,命有福;運作惡,命有厄。祈福消災人人求,從來不知下手處!
自己的命自己護,因為別人不能烙印我們,只有自己相應了,才會被外境所烙印,若不受任何順逆境影響,六識身心安住不動不搖,無波無浪,如鏡影來來去去,鏡不烙刻痕。以此而真相說自己是自己命運的創作人!
「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法性、緣起性的「性」是無相對的淨不淨,強曰絕對的淨,這是相對語言用於表達絕對境界的極限,所以,只能以心意領會,不可以語言邏輯推論而得。
性本「絕對的」淨,為何不淨呢?這裡就要小心謹慎的用腦思維,用心體會,法輪一轉要由法輪二轉來實踐驗証,真理必須在現實中驗證,才能確定真偽。
性沒有「相對的」淨或不淨,前面提過,身心活動會同步烙刻在阿賴耶識成為種子識,待緣會遇而成現行,這個規則即是「性」,烙刻的內容、種子識潛伏待緣即是我們常説的每一個體的「業識」,業是因緣規則、是法性,識是烙印刻劃的內容物,無法指出烙印處所,只能用定義成倉儲功能的阿頼耶識貼以名之,或說存於虛空法界,反正語言名相用盡也難確定那個「儲倉」在何處!
眼識儲存在何處?意識在何處?水分子的濕性儲存在何處?這類問題是不知因緣法則才會問的問題!了悟的人會說:
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其中,無有實生、實滅。
所以,淨與不淨是指活動所烙印的種子內容。未了知身心生命存在真相,沒有照見諸法因緣性的人,活動在自己烙印的慣性模式的閉環之中,慣性是貪瞋癡的慣性,是:
色模式的慣性
受、想、行,乃至識模式的慣性。
這個身心慣性在身心活動中即可被觀察到,慣性模式離了當下,沒有覺知,而所認為的知覺是被模式鎖死的貪嗔痴覺,其品質不淨,所烙刻的是不淨內容。
其之覺不是佛法修行者所說所悟所修的「覺」,二轉法輪的正見即是修行所用而不離當下的「覺」,此品質是淨,所烙印的是淨種子內容。
色受想行識作用是化身,當不受慣性模式控制時的作用,即是「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不淨不是「性」、法性、緣起性的不淨,是活動烙印的種內容的不淨,因此,不淨是可改、可變、可轉、可調、可修、可淨。
迷轉悟,染轉淨,識轉智:
阿頼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
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
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
因為因縁法則如是。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性」是法性、真理法則,無常性、無住性、無恆性、無主宰性、無固相性、是因縁性。
由諸法法性來看,「性」本無我們心意識中所烙刻的貪嗔癡,所以,貪淫的傾向性是烙印的內容物,並非是不可烙印的真理法則本身。
不管個體發展出何種烙印內容(業識),貪瞋癡亦或戒定慧的烙印,皆是依循此亙古不變的真理法則: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苦、苦集,十二因緣的順轉,有苦因,即緣生苦果,這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苦滅、苦滅道跡,十二因緣的逆轉,無苦因即無從緣生苦果,這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所以,淫性覆蓋無淫性,「除淫即是淨性身」;同理:
貪性覆蓋無貪性
瞋性覆蓋無瞋性
癡性覆蓋無癡性
除貪瞋癡烙印即是戒定慧,「見性剎那即是真」。
故六祖才說:「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不能烙印就不能去除烙印,這就是「淨性因」,「清淨無戲論體」,有知有覺。
「真」就是傾洪荒之力,有知有覺,活在當下人事物因緣果的事實真相之中,及身心活動在無住、無執的真理法性之中。心意識清清楚楚、淸清淨淨,「無來無去,無代誌」,有來有去,嘛無代誌。
見性之人,性中本無常、無住、無我、無相、無著、無染、無執、無取。
性中本無欲貪,「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之人即自會:
「厭」欲貪,心心念念是凡聖同居土,七來,
走上「離」欲貪,心念離欲遠行,是方便有餘土,一來,
「斷」欲貪,心念已斷除欲界的貪瞋,是實報莊嚴土,不來,
「越」欲貪道跡,次第次向,心意識圓滿清淨,抵達常寂光淨土,湼槃寂靜。